共治向未来!第四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大会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工商出版社发布时间:2022-11-30
9月4日上午,由中国工商出版社主办,以“共治向未来”为主题的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大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21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报告》和第四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大案例,举办了以“法治、信用、智慧监管视角下的社会共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第五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同期启动。
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敬波,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作主旨发言。浙江杭州、四川成都以及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围绕共治案例进行交流。来自总局信用监管司、特种设备局、新闻宣传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部分企业代表参与研讨交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敬波在题为《统一大市场目标下的协同监管与社会共治》的主旨发言中,分析了当前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通过制定基本的“市场监管法”,来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实现兜底式监管的思路和研究成果。她表示,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面对市场的无限性与监管的有限性、市场监管权力边界模糊、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之间存在空白等诸多矛盾的当下,市场监管工作更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正确认识公众对市场监管的超高期待和市场监管力量有限的深层次矛盾,把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各相关方的价值导向、普遍认知及利益诉求与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建设有机融合,更加注重加强市场监管的整体性、综合性、协同性,从“管理型”政府向“管理+回应型”政府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推动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政府治理,尤其是市场监管治理,把社会共治推向更高层级和水平,致力于构建公平、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以此来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在题为《以信用监管促多元共治 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的主旨发言中表示,强化信用监管,推进社会共治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重要的治理命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中央有明确要求,总局有系列部署。要着眼服务大局,深刻认识信用监管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强化机制建设,以信用监管促进社会共治,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要强化信用赋能,不断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多元共治格局。她表示,以信用为基础的多元共治格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希望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信用建设和社会共治中来,不断创新信用监管领域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下一步,将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罗文局长提出的“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国战略、三个监管、四个安全”的工作着力点,系统推进法制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信用监管各项手段,加快构建信用监管的常态化机制,完善工具箱,以信用为基本抓手,实现监管的最大合力。
会上进行了第四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案例成果分享暨交流点评。浙江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李文炜以《“数治瓶安”保障人民群众用气平安》为题,介绍了杭州市立足社会共治,在瓶装燃气监管中跳出部门单一职能,坚持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多元共治画好最大闭环圆所做的探索。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一级巡视员高继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张国山对案例进行了点评。
高继轩表示,近年来,杭州市在液化石油气监管方面的探索创新,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的设定提供了良好借鉴。“数治瓶安”不局限于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立足于与其他部门合力共治,着力培育人民群众使用瓶装燃气的安全意识。希望杭州以“数治瓶安”为基础,继续坚持创新实践,不断开创瓶装燃气社会多元共治的新示范、新经验。
张国山表示,“数治瓶安”是典型的社会共治案例,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符合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符合“放管服”改革方向。
四川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与公共联络处副处长黄浩以《“小宣传”推动“大共治”——政务短视频引爆各方参与监管共治新模式》为题,介绍了成都市场监管部门以新媒体为载体,重点开展“你点我查”食安治理等活动,推动构建市场监管共治大格局的工作举措和成效。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王秋苹,清华大学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中心秘书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苏婧对案例进行了点评。王秋苹表示,成都以政务短视频引爆各方参与监管共治新模式,紧扣人民性,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导向;彰显时代性,践行了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初衷;突出引领性,展示了社会监管人的责任担当,是以新闻宣传为载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践行监管为民、推进社会共治的典型案例,为全国的市场监管系统的政务新媒体建设树立了标杆。
苏婧表示,如何更好把公众纳入到市场监管社会共治的大格局中,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成都已经作出了很好的示范。要进一步让公众参与到社会共治中来,并且让他们成为有能力、有资质、有理性且为我们社会共治格局贡献力量的群体,以赋能的方式让他们成为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真正的有机分子。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处处长陈宇纲以《“产品学校”开创质量共治新模式 助力企业质量提升》为题,介绍了深圳市为促进深圳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质量科普教育和质量数字教育,形成政府引导、技术支撑、院校合作、公众参与的质量提升社会共治模式的工作实践。
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军表示,深圳市的案例回答了质量供给与质量需求、科学技术与质量变革、发动群众与质量未来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体现了走好质量提升工作“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抓住了质量提升和建设质量强国的根本。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法学院教授、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智库执行主任陈永强表示,从标准引领、技术输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形成了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是我国未来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发展方向。深圳市的工作,恰恰体现了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多元联合共治的机制建设和实践成效。
会上,《2021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报告》正式发布。加强市场监管社会共治,中央有要求、群众有需求,基层有行动。据了解,该报告由中国工商出版社联合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徐楠轩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蓝志勇教授团队,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系列部署和《“十四五”的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围绕“如何理解市场监管社会共治,什么才是好的社会共治”进行积极思考探索,分析4年来评选出的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和1000多个原始案例数据。报告解析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提出加强制度保障、创新共治理念、拓展共治领域、强化社会协同、构建多元格局等工作建议。据悉,4年来,中国工商出版社持续聚焦、大力推动市场监管社会共治案例的征集工作,共评选发布了125个优秀案例,累计参与投票人数达100万人。
在当天举办的以“法治、信用、智慧监管视角下的社会共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章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副司长周卫军,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潘海峰,拜耳中国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副总裁高勇,北京枫调理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超震围绕各自领域开展了研讨交流。
周卫军说,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面对超1.6亿户市场主体,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总要求,创新监管机制,更加注重市场公平、注重各方关切,更好地探索和推动社会共治的理念、领域和手段创新。
潘海峰表示,做好消协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社会共治来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消费公平,筑牢社会公平的基础。中消协将始终聚焦“公益性”三个字,坚持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积极履职,积极参与法律法规标准的制修订,深入研究消费新业态中的消费维权问题,倡导适度简约绿色消费,开展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等各项工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鼓与呼,推进消费维权领域社会共治工作。
高勇认为,社会共治是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一种共治体系,体现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媒体监督、消费者监督等诸多方面。他围绕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阐述了企业对社会共治的理解,介绍了“黑灯工厂”的质量控制模式和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王超震表示,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社会治理辅助服务工作,公司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基于社会协同的预防和治理预付式消费矛盾的平台,可以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推进消费维权领域社会共治的良好实践案例。
王伟表示,当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明确了“加快完善法治监管基础制度机制,加快构建信用监管常态化机制,加快搭建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工作要求,从监管源头体现了法治逻辑、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推进建立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的着力点。要通过“三个监管”同向发力,综合统筹运用,通过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推动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社会各界之间形成共治共享的格局,更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